屈聯西 王云
《工人日報》(2022年07月12日 08版)
今年,中控工盧松松被評為豫光集團勞模、豫光集團工匠。同時獲得這兩項榮譽的,全公司只有他一人。
2011年7月,盧松松從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,到直煉廠控制室工作。由于專業不對口,他虛心向前輩學習和請教。中控室負責人要求他做到“四個勤”——勤巡檢、勤記錄、勤總結、勤思考。
2021年年初,在“效益優先,金屬為王”的經營理念指導下,豫光推行效益化生產。直煉廠當時的工藝條件還是一段出鉛,也就是只有還原爐出鉛,氧化爐不出鉛。
但是,隨著金銀礦投入的不斷加大,一段出鉛的弊端日益暴露——在工藝末端,貴金屬流失較多。
為了提高生產效益,消化吸收部分白白流失到渣中的貴金屬,2021年4月,直煉廠成立“兩段出鉛試驗”攻關小組,開始氧化爐、還原爐“低品位下兩段出鉛”試驗。盧松松是主要成員之一。
試驗進行一個月后,生產不順、爐況不穩等問題接踵而來。隨著槍區耐材燒損加速、換槍頻次大幅攀升、還原爐端墻結渣等問題的出現,爐前工的勞動強度成倍增加。
在之后邊試驗邊生產的過程中,盧松松嘗試使用物料解決上述問題,但效果不佳。后來,經攻關小組論證,決定在還原爐端墻增設氧槍`。
“攻關小組計劃7月14日檢修。我從13日開始就準備好燒還原爐底部結渣的工具。夜間,還原爐停爐后,我們使用4米長的氧槍,對準爐底部燒渣。我們用了近7個小時,才將底部結渣清理干凈,并順利架設了氧槍。爐前工將氧槍點燃,生產轉入正常,底部結渣問題完全解決,自己很有成就感……”談到當時的情景,盧松松歷歷在目。
經過280天的攻堅,2021年11月5日,“豫光低品位兩段出鉛試驗”終于成功。
“采用兩段出鉛生產模式后,直煉廠熔煉系統銀回收率提高0.9%;銅回收率提高1.4%,均創歷史新高?!?生產科副科長李辰寅說。
被問到試驗成功有什么經驗和訣竅時,盧松松說:“一方面,你得愿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。說白了,就是把公家的事當自家的事干。試驗期間,我每月基本都上45班左右;另一方面,要多思考。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:想得多一定沒做得多有效,然而不想便做一定沒什么效果。所以,我每天都要到現場和工人交流。我把自己看到的問題和他們平時發現的問題串在一起,就能判斷出癥結在哪兒?!?br />
如今,盧松松已經培養出3名獨當一面的控制室主操。做更專業的中控工,是他對自己,也是對這3名主操的期許。